当前的位置:主页 > 要闻推荐

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发言

来源:繁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联名誉主席 王 湛

  今年的秋冬之际,神州大地涌动着庆祝改革开放的热情,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大家都满怀深情的回望四十年。改革开放是一个宏大的政治话题,是中国五四以来,三大里程碑之一,将彪炳史册;改革开放又是贴近民众的一个十分亲切的话题,我们每个人的柔软的、纤细的记忆里,都和改革开放相联系。为什么这个话题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做到了改变。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告中讲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重大的飞跃。这个改变,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改变、国家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在这40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都是40年的受益者,40年的参与者。

  改变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改变的根本动力就是人民要过好日子。邓小平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过好日子,才设计了改革开放。小岗村的农民签生死状、承包土地,就是要吃饱肚子,过好日子。几亿农民进城,为什么?因为农民也想要过像城市一样的生活,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改革的动力。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讲,我们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性飞跃。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就是改革开放40年所呈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年,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发展也冲破禁锢,实现了艺术生产创作的自由与繁荣。新时代,文艺使命重大。作为老一辈艺术工作者,40年的经验总结为他们踏上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新时代文艺的发展繁荣需要抓住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根本任务。多出优秀作品,繁荣文艺,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文联工作的根本任务。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文艺不仅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三是坚持合规律的创新和高效的实干相结合的根本路径。这是江苏成文的经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文的经验。不创新适应不了社会发展,而创新必须要合规律,要融入中国的文化基因去创新。文艺有自己的规律,审美也有自己的规律,江苏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发挥实干精神,还要高效高质地做好工作。在新时代我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部署,遵循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文联作为文艺工作者之家,是一个凝聚团结文艺工作者队伍的大家庭,我们大家要坚持繁荣文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坚持合规律的创新和高效的实干相结合的根本路径,推动江苏文艺工作的新繁荣。

  中国书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 孙晓云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0年,比中国书协的成立还早一年。随后江苏省直和13地市以及很多县区都成立了书法协会,迄今为止二级协会,包括行业协会已达21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苏书法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的第一方阵。这些年,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书法创作成绩斐然,书法人才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在历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临帖大展”及各项单项展等重大展览中,江苏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书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总获奖人数超过300人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在历届全国展览中,我省获奖、入展总数都名列全国第一方阵,形成了老、中、青书法人才发展梯队,为江苏书法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江苏书法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二是品牌展览树立标杆,学术活动影响深远。2014年设立了省内书法最高奖江苏书法奖,迄今为止已举办两届;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举办了系列专题展览,创作出一大批贴近时代、反映生活的精品力作;通过“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走进新世纪江苏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等展览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升了江苏在全国书坛的地位。

  三是理论研讨成果丰硕,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在首届、二届、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我省在理论、教育、编辑等奖项中获奖名次都名列全国第一。江苏书法高等教育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三个“中国书协书法创作培训基地”,培训学员600多人;2002年与中国书协合作举办第四期全国书法专向研修班;策划了10多期“翰墨薪传”江苏省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书法高级人才的培养、为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书法普及广泛深入,惠民活动持续推进。“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等建设成果显著。深入基层一线,举办苏风墨韵江苏省书法名家精品巡回展30多场,同时举办书法公益讲座,开展“迎新春,送万福”活动。

  五是内外交流成效显著,协会建设不断提升。积极与省外、海外联动,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定期举行与各省(市)书协之间的艺术交流,先后走进日本、新加坡等地,扩大江苏书法的对外影响。2018年,省书协制定了《江苏省书协深化改革方案》等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制。团结扶持新文艺群体,扩大服务覆盖面,在书法创作、评奖办展、人才培养上给予大力帮扶,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沐浴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春风,书法事业必然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广大江苏书家将江苏书法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在省文联党组的领导下,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开创江苏书法事业的崭新局面,为推动江苏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名誉主任 冯健亲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中国艺术史上,很少有时代能够像这40年这样为中国美术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凝聚如此剧烈的变革。感应时代跳动的脉搏,与中国社会同频共振,是这一阶段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艺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我所熟悉的美术创作领域来说,这四十年的诸多现象和变化,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而我想谈论的,是一个关于“健康的审美观”的话题。

  什么是“健康审美观”?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艺术诸多功能,如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间相互平衡的问题,是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问题。放眼这四十年,中国美术既勇猛地突破思想藩篱,走进了欧美在20世纪新兴的冠以“现代”之名的各种主义,进入到“艺术全球化”的参与和竞争当中,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勇敢地回归文化本土,走出了那个并不完全适应的西方艺术进化图谱,从而在中外艺术传统的继承、汲取、借鉴与创新中实现自主性的现代性变革。就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审美观在经过几度冲击、变化、调整之后,眼下正沿着一条健康、积极的道路行进。

  这当中我们可以展开谈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艺术承载内容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就特别强调“道”的观念。所谓“文以载道”,实际上就是文艺所应当具有的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新时期以来,可以说在大多数中国文艺家们的身上,传统文艺的“载道”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无论是对社会的褒贬与反思,还是对人性的赞美或拷问,文艺家们普遍地怀着一腔热血,充盈着强国富民的热望,热情关注社会生活的变迁,关注民众的疾苦,不懈为社会的发展进步鼓与呼,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这也成为了健康的审美观所必须具有内在的“魂”。

  二是关于形式的问题。从拨乱反正开始,文艺还具有一定的鲜明政治色彩,但同时也开始承担起久违了的审美功能;之后随着文艺对生活的认识方式和审美形式自身的不断探索,新时期文艺从政治的单一视角开始,逐渐转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在这当中,对于形式、对于艺术本体问题的倡导,使得美术创作在样式上的百花齐放有了可能,这是一个健康的审美观所必须具备的外在形态。当然我们注意到,有一段时间中尤其在美术创作方面,对于现代性的过分强调使得艺术承载的社会功能大大削弱,就像金融风暴冲击我国经济建设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大量西方现代派艺术涌入我国画坛,以“八五新潮”为高潮,以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出现卖魚、卖虾、两声枪响等乱象为顶点,这样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另外一种片面和偏激,对于健康的审美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

  总的说来,新时期的文艺发展及一系列艺术审美观的形成,与改革开放40年的变革进程是同步展开的。它未必像过去那样一味强调内容,但却反而有效地建立起与当下社会的良好“信任关系”;另一方面与个体化的、消费主义式的西方现代艺术相比,中国的当代美术更着力于对大众人文情怀之中的国家历史意识的挖掘与民族精神的塑造,这是立足中国本土的艺术审美观所应当呈现的价值。只有在本士和现实当中找到支点,艺术创作才能真正承载起時代的精神底色一一这构成了改革开放 40年中国美术最为鲜明的特征。

  省评协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汪 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江苏的文艺评论取得长足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成果。重要成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观念的不断革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文艺评论工作者就对我国的文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文艺进行正本清源,使得文艺从阶级斗争的工具中解放了出来,文艺回归了本体,这是文艺评论的第一个成果。二是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开放的不仅是经济、思想,还包括文艺。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我们见识了世界文艺的走向,见识了蓬勃发展的世界文艺思潮,使中国真正迎来了文艺的百花齐放。我们常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了西方几百年的路,其实文艺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后,我们以中国民族的文艺理论为根基,体用并重,才推动了文艺的长足发展,在民族文艺的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是市场经济引发了我们对文艺的进一步思考。市场经济的介入,成为重要文艺理论课题,文艺生产学、文艺消费学、文艺社会学等等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更推动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四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文艺媒体的革新、网络世界的振兴、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这是创作主体的革命,是传播主体的革命,是传播方式的革命,是媒介的革命,是工具的革命,是生产力的革命,是技术的革命,这种革命是全方位的。对于文艺理论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也将推动文艺理论的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大批文艺理论人才,正以梯队的方式进入文艺领域的方方面面,一大批青年文艺理论家脱颖而出。新鲜的眼光+专业的学术训练,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文艺理论,给文艺理论研究带来新鲜血液。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来说,80后、90后已经占据了文艺理论的高地,从媒体平台来说,从理论成果的统计来说,文艺理论新锐已经成为文艺理论生产的主力军。

  此外,当我们把阵地建设、平台建设看作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时,千万不要忘掉基层的平台和期刊。前几天省作协刚刚举办了江苏文艺内刊评奖,进入内刊联盟的140余家,既有市级,也有县级、乡级、镇级的文艺刊物,书法、美术、舞蹈、音乐等等都是其艺术反应对象,其中文艺评论占很大比重。本土的文艺评论家一定要关注本土的文艺创作。一个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有这样的情怀,要坚持将本土的文艺和文艺家作为研究对象,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发展。这对于江苏地方文化建设和基层文艺建设,功不可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举行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文艺和文化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也发出了伟大的号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文艺理论工作者也要抓住这个生命线。文艺评论家协会理应积极动员全省文艺评论家力量,研究这一课题,对其作出理论回答。

  省文联主席 章剑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亲历和参与这一重大历史进程的文艺工作者,自然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给文化艺术带来了什么?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40年成果时,有这么一句话:“文化艺术日益繁荣”。

  “日益繁荣”四个字,内涵丰富,来之不易。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有两组数字,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由了3679亿元到82.7万亿元;二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

  有目共睹: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文化春天,从文艺园地一片萧条的景象到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这里也有两组数字,一是从8个样板戏到300多个剧种、1万多个剧团,每年拍摄20多部电影到970部,电视剧从8部单本剧到13475集;二是全国文艺家会员数由1.2万人到12.6万人。

  40年文化文艺日益繁荣,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文化艺术的日益繁荣。

  观念更新为文化艺术增添活力。改革开放前,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思想僵化,观念陈旧,艺术创作受到方方面面的束缚,作品题材、创作方法等被极大限制,都必须“高大全”,塑造人物要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要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要突出中心人物,因而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改革开放打破了过去的各种思想禁锢,文艺界摆脱了精神枷锁,观念更新,思维活跃,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其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等。

  社会生活为文化艺术开辟源泉。改革开放40年使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象和色彩斑斓的人民生活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前不久,我专程到广州观看了顾芗主演的苏州滑稽戏《顾家姆妈》,写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间,从一个家庭故事折射出社会之变、生活之变、人心之变,非常生动感人,使人潸然泪下。像这样的作品有许多许多,如毕飞宇的茅奖作品《推拿》、电影《吴仁宝》、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淮剧《小镇》、儿童剧《留守小孩》,还有冯健亲的《春天里》、赵绪成的《现代都市水墨》等等。

  经济发展为文化艺术提供支撑。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央的经济实力。这40年中,政府对文化艺术的财政投资翻了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上百倍,有钱好办事,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大量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文化中心等,并实行免费开放。有一种说法,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经济的发展支持了文化的繁荣。

  消费市场为文化艺术带来需求。在经济上是消费决定生产,在文化上也是消费决定生产。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文化消费市场迅速扩大,需求不断增长。这从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的恩格尔系数是了50%以上,到去年下降到29%,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说明老百姓用于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文化需求的增长,必然拉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

  习总书记说:“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同样也改变了中华文化艺术的面貌,改变了广大文艺家的面貌。

  习总书记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干地。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习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我们感同身受,切身体会。我们文化艺术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干出来的,是文化艺术工作者创造、创作、创新出来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兴文化是一个新的提法、新的要求。

  兴文化重要的是兴文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源头和内容,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与成就的主要标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艺兴则文化兴。

  所以,我非常赞同在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中增加“文艺创作高地”。构建文艺创作高地,就是要在新时代,创作大量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文化消费需求;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以引领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引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创作几部具有隽永之美、永恒之情、浩荡之气的经典之作,以光耀时代、光耀世界。

  前天我在2018江苏雕塑月活动上讲,雕塑创作有一个塑造什么、怎么塑造的问题。我建议他们用几年的功夫,把110位获得改革先锋和友谊勋章的人雕塑出来。我们的文艺创作,普遍存在创作什么、怎么创作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具体地说:

  题材创新。包括传统题材创新和现实题材。传统题材要选择、要转化、要有现实意义。现实题材不光是指现实的人和事,更是指现实问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深刻性。

  形式创新。主要是继承创新、融合创新。特别是提倡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艺术与新技术、新材料的融合。

  平台创新。这次总书记特别把网信事业单列出来。我们要尤其注重互联网、新媒体,实现艺术创作的变革和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

  我们的文艺创作,要特别注重现实题材作品、原创性作品、创新性作品、在全国有影响的江苏作品。总而言之,我们要把创作作为中心任务,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没有创作,没有作品,一切都谈不上。

  文艺创作高地是用作品堆积起来的,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是干出来的。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用自己的智慧、心血与汗水,构建思想文化、道德风尚、事业产业的文化高原,构建优秀作品、精品力作、经典之作的文艺高地,构建优秀人才、名家大师、领军人物的人才高峰,为建设“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沈 遥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沈遥

  40年来,江苏省摄协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通过推新人、出作品、强队伍、固根基等一系列持续经年的扎实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围绕各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与时代同频共振,充分体现了摄影的宣传功能和媒介价值。从1980年起至今,由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省大型摄影艺术展览逾百场。别是新世纪以来,在重大时间节点,省摄协都会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摄影活动,宣传江苏改革开放历程,反映江苏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在弘扬社会主旋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以创作为导向,倾力打造江苏品牌,构筑摄影艺术“江苏军团”的新形象、新高峰。40年来,江苏摄影在全国性摄影展赛中屡屡获奖,尤其是在中国摄影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的评选中,江苏共有11人次获奖,成绩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在历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奖等重要摄影展赛评选中,有100余人次获得金银牌,其中12人荣获全国摄影艺术展金质收藏奖章,1人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二等奖,省摄协也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这些骄人的成绩将江苏摄影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培育新人,壮大队伍,规范评奖,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与学术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省摄协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摄影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通过讲座、培训、辅导等方式,鼓励广大摄影工作者苦练内功,潜心创作,追求创作与修身共进、人品与艺品俱佳。同时,以摄影评奖来激励创作、推出新人。一大批见物见人见精神的优秀之作不断涌现,一些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摄影家次第诞生,从而为全省摄影新人的接替蓄力,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四、上联下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优势,持续增强协会凝聚力、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民摄影的兴起,体制外的摄影群体异军突起,协会与时俱进,主动延伸手臂,加强与民营摄影工作室、民营摄影经纪机构、网络摄影社群等新文艺群体的联络,并为他们提供服务。2018年刚刚摘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桂冠的朱汉举,就是摄影界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陈 炜

  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文艺事业的发展变化,结合南京文艺工作实际,谈谈南京市文联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一、常观发展之变,坚定攀登高峰的前进方向。回首40年来文艺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文艺工作主要面临着“三个未变”和“四个变化”。‘三个未变”在于:一是文联代表党委、政府做好服务文艺家的基本职能始终未变;二是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团结凝聚文艺家与党同心同德的政治导向始终未变;三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四个变化”体现在: 一是文联在文艺家和文艺活动中的影响力有局限性。二是文艺组织和文艺家队伍的团结联络工作缺乏精准有效的工作措施、平台抓手。三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普及”阶段过渡到多层次多样化的“提升”阶段。四是文联的工作视角从“小机关”过渡到参与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大文联”。为此,我们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举办南京文艺工作者“千人培训”活动,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二、聚焦中心任务,繁荣南京文艺创作。文联有责任、有义务为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提供科学有效服务。在创作环节主动介入,助力精品创作开花结果;树导向、立标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完善文艺评论机制,努力营造敢说真话、能说真话、愿说真话,既讲艺术标准,更讲学术标准、社会标准的文艺评论环境。

  三、坚守人民情怀,让艺术在人民中生根开花。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文联改变以往行政任务式的“送文化”创造性地开展“文化惠民再出发”导师制、“菜单式”服务活动,深受市民欢迎。

  四、定准创作坐标,为文艺家架筑直通生活之桥。近年来市文联大抓两个基地建设:一是南京文艺家创作基地,二是红色文艺创作基地。自去年起,市文联致力于在雨花台创建“红色文艺创作基地”,创作红色文艺精品。

  五、坚持改革创新,构筑“网上文艺家之家”。大力推进中国文联在全国首选的南京“网上文联”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实现网络时代文艺工作的全面创新。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我们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坚定自信,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而奋勇前进!

  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陆 菁

  四十年来,苏州市文联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文艺精品创作、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品牌打造、文艺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催生优秀作品。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始终离不开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我们坚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衡量标准,努力推出文艺精品力作,在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摄影、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等各文艺门类创作成果丰硕。

  二是实施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强化队伍建设。我们始终树立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氛围,向省、中国文联的输出了一批优秀领导,培养了一批荣获省”五个一批“、紫金文化奖章的文化艺术人才,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文艺苏军”。

  三是实施文艺品牌建设工程,打造特色平台。我们通过与国家级文艺家协会合作、市各文艺家积极创新,搭建立足苏州、面向全国的文艺交流展示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文艺品牌。

  四是实施文艺志愿服务工程,服务人民群众。我们成立“百家百花惠百姓”文艺志愿服务团,并创建、组织“写好中国字”、“故事姐姐讲故事”书法教育“千百工程”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五是实施文艺阵地建设工程,提升服务效能。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先后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行业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文化事业“十三五”规划,制定深化改革方案。苏州于13年荣获首批全国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今后,我们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实“三强三高”目标,当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

  连云港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王咏梅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文联始终坚持内聚力量,外塑形象,做强“六大文艺工程”——文艺筑梦工程、文艺丝路工程、文艺百花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艺惠民工程、文艺强基工程,坚定文化自信,唱响港城声音,讲好江苏故事,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努力打造一条具有江苏烙印的文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打好优势牌,主题活动紧跟时代潮流。文艺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市文联始终坚持围绕工作主线,重大文艺主题唱响主旋律,始终坚持助力港城发展,宣传展示活动体现新气象,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文艺惠民活动深入第一线,始终坚持组织艺术交流,文艺沟通融合共谋大发展,始终坚持打造文艺品牌,文艺联欢集结奏响新篇章,宣传展示连云港市文艺发展盛况。

  二、打好原创牌,文艺精品展现江苏风采。长久以来,市文联始终将接地气,想群众之所想,反应群众的真实生活,关注群众的真正诉求,传递群众的真实声音作为引导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组织主题采风抓牢导向,弘扬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2.加大扶持激励繁荣创作,始终以繁荣文艺创作为中心,引导扶持,涌现出多部精品力作,为文艺家提供宣传展示交流的平台。3.重点文艺创作取得突破。40年来港城文艺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的大赛中摘金夺银,登上央视及主流媒体的舞台。

  三、打好人才牌,文艺队伍迸发勃勃生机。市文联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梯度合理、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搭建文艺展示舞台、加强文艺骨干宣传、组织青年人才培训、抓好文学阵地优化,引导文艺工作者成为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拥护者、践行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倡者。

  四、打好制度牌,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攀升。恰逢各级文联深化改革时期,市文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投身文艺事业。全市文艺平台进一步扩大,基层文联空间进一步拓展,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文联的脚步从未停止。

  省书协名誉主席、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尉天池

  1978年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的感受是,四十年来我国各族人士在这个历史性的英明决策的鼓舞和引导下,以爱国的情怀,思想的解放,开阔的视野,创新的观念,求实的作风,奋进的锐气,使多项事业以迅速的发展、丰硕的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鲜活的生机,开创了崭新的局面,而联系到这期间我们亲身经历的江苏书法事业,可概括为其继承性、创新性、全面性、联动性的态势,呈现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之中,对此再略加引申,自从1980年江苏省书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应势成立以来,党中央以其政策为指导,以书协的整体工作思路,及其相应的工作举措为运畴的活力,以书法作者、教学者、研究者、组织者等人才的汇集,形成了书法阵线的人才构成,从而使多样化的书法为民活动、多类型的书法教学传授、多课题的古今书法研究、多类型的书法艺术展览、多渠道的书法艺术交流,以及省、市、县书协既各有独自的工作职责,又有彼此联合的工作互动,从而在江苏地区释放出了富有创意的动能。至于与我国大陆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书法交流等,以开放的心态、拓展的势头,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起到了交流借鉴的作用。

  我对以上江苏书法事业的势态虽然是举例来说,但也足以证明,从古代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一体化、普遍性、综合性的局面。这不仅在江苏地区的古代、近代是如此,就全国范围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才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创举及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作为江苏书法事业的参与者,要珍惜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以不忘初心的意志,奋发进取的气魄,锐意创新的作为,作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省国画院名誉院长 赵绪成

  面对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决策、实践和辉煌成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改革开放不是神话,胜似神话。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公私混搭、加油换挡,中国20年代开始的新征程不是神话,人民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世界所到之处看到的大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富起来了不是神话。反腐倡廉、精准扶贫、科学创新、风清气正,人民高兴起来了不是神话。互联网、支付宝、高铁航母、大飞机、神舟、嫦娥、北斗,中国人强起来了不是神话。结伴丝路、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朋友多起来了不是神话。不是神话,胜似神话,这是中国人民的神话,也是世界人民的神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神话,也是世界政党中的神话。

  有一位美国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说的好: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迹,一个奇迹就是一部神话。

  跟随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江苏美术也有神话。我是70年代末被提起来并负责抓全国六届美展创作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江苏从五届美展零蛋,一下子升到了六届全国美展的前三位,后来的历届全国美展一直保持在这样的高位。此外,我们自己创办的“爱我江苏展”、“江苏省美术节”、“国际都市水墨大展”、“傅抱石、林散之奖,国际书画大展”、“江苏省百家金陵展”等,都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个人也创作出了“小巷您早”、“流光溢彩”、“中国梦语”、“四大气象说”和“丝路的云喜马拉雅”等众多系列作品,为改革开放的中国神话添过一砖半瓦。现在我虽然已经年近八十,但身心仍然激情澎湃,立志跟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再出发、再奋斗、再创新神话,直到最后一口气。

  省演艺集团戏剧表演艺术家 倪同芳

  前天刚刚收看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今日来参加省文联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座谈会”,既紧张,又开心。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无上的荣耀!

  都说年轻人遇到了好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用句通俗的话来说,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然而,我们也是无比幸福的一代人,因为,我们亲历和见证了我们的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个伟大时代!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既反映在各个宏观方面,也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是江苏省锡剧团的一名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我团实行演出承包制度,分两个演出团队,制定出承包责任指标,作为责任人,习惯于大锅饭体制的我,带着疑惑、带着责任,参与其中,而事实证明它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了,演职员的收入也提高了,在事实面前,我从对改革开放的不理解、不适应,转变到跟上、融入这股时代的潮流之中,这实质上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

  从我们团来讲,特别是近七、八年来,可以说在“敢为人先”的思想指导下,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成功地闯出了一条新路,因而无论是在剧目生产、演出市场、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改革开放打开了祖国的大门,作为在太湖之滨、江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锡剧,由此也走出了国门,远涉英国、法国、梵蒂冈、意大利、尼泊尔等国和港台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高度的评价。若无改革开放,锡剧怎能走得如此遥远?

  过去,文艺演出团体就是排戏演出,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团顺应改革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闯出了一条前人不敢想象的道路。省锡剧团牵头组合了“锡剧大联盟”,在这个“大联盟”中,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剧目、演员、乐队、舞美、演出台口等方面,联盟成员都可以互通有无,相互补缺,这是锡剧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生事物,没有改革开放,哪会有这些举措?

  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更大的奇迹;我们的文艺界也必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己也必竭尽所能为锡剧事业,为传承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省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 吕少明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我60年参加文艺工作,是党培养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伟大变革的见证者、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几十年的成长历程深感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改革开放的伟大。我们都是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来,是改革开放的一代受益人!没有改革开放,便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

 

  我来自江苏曲协,江苏曲协也同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落户江苏,带动了全省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服务新曲艺组织和新曲艺群体的有利政策和措施,取得实效。“互联网+曲艺”“互联网+曲协”建设,助力曲艺事业发展。曲艺志愿服务和群众性曲艺活动的开展管理方面成果显著。切实提高广大曲艺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这些给我省曲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江苏曲艺事业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江苏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作为江苏的一名曲艺工作者,深感荣幸,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从事文艺工作已近六十年头。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这都是党培养的结果,我要感恩党,感恩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虽已年过七十,我现在身体好,精神倍儿棒。我决心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尽毕生精力把艺术献给人民;坚持爱国立场,积极热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歌颂新生活。牢记习总书记“胸中有道义、心里有人民、肩上有担当、笔下有乾坤”的要求,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歌颂伟大时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三俗现象,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写好作品,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做到爱国、敬业、崇德、尚艺。努力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曲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