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艺术家

连云港走出去的文学艺术家(7)— 画家•顾伟玺

 

 
基本资料
 
 
 
 
顾伟玺(原名顾维喜),1963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美术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艺术状态》、《"前海派"绘画研究》、《中国画笔墨研究》等多部。在《艺术与设计》、《国画家》、《画刊》、《艺术探索》、《新视觉艺术》、《中国美术研究》、《美术大观》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发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专题研究论文多篇。
 
 
 
作品欣赏
    
 21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画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特点也日趋多元,就其类型来说,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锐意创新型”,其作品意欲“颠覆和解构传统陈式”,在这类作品中,“表现对象已成为画家‘符号化’的媒材”。其二是“功夫型”。主要体现制作性,他们借用一些辅助的材料,制造肌理,营造某种氛围,制作精密细实、繁复丰富的样式。其三,是“传统延续型”。所谓传统延续型,就是从绘画传统中汲取精华,无论笔墨技法,艺术方式方法都恪守“中国画法”,坚持笔墨的千锤百炼和自身学识修养的修炼。这类画家的作品,既不如第一类画家那么引人注目,也不似第二类画家那样精于制作而多功利性,而是循着“中国画法”之正途,陶熔锤炼自己的笔墨个性,走上技道并进的求索之路。 本文所要介绍的顾伟玺教授正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画家。  
  伟玺之于绘画,可谓天分自足,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读大学时,就已接连获得国家及省级画展的奖项,作品发表于《美术与设计》、《艺苑》等报刊。《江苏画刊》1989年曾作长篇幅的专题介绍。
  大学毕业后,伟玺先后主持了几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取得了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学位,这使他既有艺术创作成果的累积,更具有了艺术理论学养的积淀。而长期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的特殊背景,又使他在中国画创作方面,于山水、花鸟、人物,甚至书法篆刻诸领域都有广泛涉猎和研究。加之他近年来出版多本理论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的理论思考,使他成为一个富有多方面能力和学养甚至带有某些特殊性的中国画家。关于伟玺的“特殊性”,著名艺术家,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格胜先生著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及著名画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友宪先生《笔墨中立定精神》和江苏美协副主席画家尹石先生的《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等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对伟玺的艺术人生进行了介绍、分析和研究。在此则不赘言。
  本文以“承古铸今 大道惟朴”为题,重在对伟玺的中国画艺术进行一次整体的梳理,并“试图论证其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缘”。伟玺山水、人物、花鸟兼擅,就创作时间来看,则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他的人物画创作时间主要在20世纪80至90年代,花鸟画创作则集中在90年代及新世纪初年,山水画主要是2000年以后。
  伟玺的花鸟画以“丁丑画展”的作品风格为基调。作品题材基本以苏州地区的几次写生素材为主。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对花鸟画传统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伟玺的花鸟画从作品的构图设境、表现方法,明显得益于徐青藤的恣肆放达和陈淳的静穆从容,其雄厚朴拙则显见刘海粟的影响,而其整体体现出的腴润纯朴又对齐白石及其传派李苦禅的形式旨趣有所“消化和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二,是作品所呈现的作者的造型能力、构图设境能力及其笔墨功力。他的《秋趣》、《雨季》、《秋之风》等作品的激情抒写和所呈现的金石趣味,其笔墨的鲜活生动,无疑体现了这些特点。其三,是作品于雄健生动的写意性中,呈现出逸气和高雅的格调,这是非常难得而可贵的画格,也是其作品以“江南风物”为素材,体现其神情意蕴的成功范本。
  伟玺的山水画,则基本经历了“临习”、“探索求新”和“形成自我面目”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临习传统精典作品时期。特别是宋人山水的雄浑和磅礴之气,对他影响显著。这一时期创作的《黄山云》、《青城山》、《云台山韵》等作品,用笔细谨,具有“可居可游”的存形特点。第二阶段为20世纪九十年代左右,试图实现古典笔法在山水创作中的现代转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解构、重组和分析之后,他将目光落在了刘海粟和张大千的绘画图式特质中,希望以他们的泼墨、泼彩来寻求笔墨形态的转变以及绘画风格个性的确立,尝试水墨冲泼的肌理感,神秘感和“妙合天趣”的图式特点。创作了《赤壁赋》、《黄山白龙潭》以及《水墨零界系列》等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伟玺感觉到这种冲泼有时又易显得“空泛”和“轻浮”,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冲泼,消解了“笔墨”的丰富性和表现性,而笔墨的金石气所昭显的精神性,也常常会被“玄妙”的肌理感所消减。这使伟玺陷入了困惑。
  2000年后,伟玺数次登临黄山等名山佳境,着力研究山石结构,体味用笔用墨来表现客体的方式和方法。这一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促成了伟玺山水画的又一次转变。其代表作品主要有《诚斋诗意》、《黄山雨境》、《黄山白龙潭》、《唐人诗意》、《皖南山水人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他转而寻求李可染的厚重与体量,黄宾虹的朴拙与萧散以及宋人山水的雄浑与崇高。“以坚凝雄健的勾勒,以线的顿挫,体味自然造化的精神谐趣,以朴拙、雄浑与苍莽来昭显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和英雄主义的生命激情”。他最近创作的《防城港上思魔石谷》以及《老山界》,反映了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标示了他山水画艺术新的境界和高度。
  伟玺的人物画作品主要以工笔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月亮湖》、《织》、《丹心》、《抑郁的回溯系列》等。总体来看,其造型多经过夸张和处理,多以繁复的线和富有特点的构图方式,产生画面的节奏,形成自己的图式特点。
  伟玺工笔人物画的特点,还在于“写意性”,这从他《抑郁的回溯系列》作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他的“写意性”,一方面是改变传统工笔人物画刻画细致线条严谨的特点,而以空灵的复线进行更加自由的勾描。另一方面,以水墨冲泼然后以洗染等手法,形成了特别的肌理效果和色彩感觉,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工笔人物画面目。
  伟玺的中国画始终根植于传统,并依循“中国画法”的正途,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能力、才华、作品和理论思考为其绘画艺术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承古铸今”的艺术方式以及“大道惟朴”的艺术追求和学术主张,必将使他不断跨越新高度,取得更大的成功。
  注:本文作者郑军里为全国政协常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美协副主席、著名中国画家。
 
 
  三鱼图 国画   45cm×190cm 顾伟玺绘
 
  松石息羽图 国画 136cm×68cm 顾伟玺绘
 
  秋之风 国画 136cm×68cm 顾伟玺绘
 
  春之韵 国画   45cm×190cm 顾伟玺绘
 
  西塘雨境 国画 90cm×60cm 顾伟玺绘
 
  春绿江南 国画 90cm×60cm 顾伟玺绘
 
  江南秋韵 国画   45cm×190cm 顾伟玺绘
 
  秋趣 国画 90cm×60cm 顾伟玺绘
 
  雨季 国画 136cm×68cm 顾伟玺绘
 
  石公山意趣 国画 136cm×68cm 顾伟玺绘